在近日于四川省绵阳市举办的2023中国(西部)健康食品博览会期间,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食品安全护航健康生活论坛”同期召开。论坛上,来自绵阳当地政府部门、食品科技界与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食品安全护航健康生活”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与会代表共同呼吁,“重安全标准、轻质量标准”观念亟待转变。要以科技为抓手,推动食品“安全”与“质量”齐头并进。
拉开差距还需在质量标准上下功夫
标准化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以标准化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标准化首席专家刘文表示,制订标准,需要满足监管、消费、产业三方面的需求。食品标准主要包含食品基础、食品质量基本属性、食品营养、食品质量分级、过程控制管理、检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如何设计和构建食品标准体系,助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刘文指出,需要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形成合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相互协调配套。如何在市场上拉开差距,还需要从质量上深挖,在质量标准上下功夫。“重安全标准、轻质量标准”,在刘文看来,目前食品标准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现有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中质量要求的规定不足等。她呼吁,要加强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挥质量标准作用。
强化食品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更好助力中国健康产业发展。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钟其顶指出,食品真实性问题,影响行业高质量发展。例如,欧洲马肉风波是全球食品监管的典型事件。他以白酒产业为例进行了介绍。国内白酒行业近年来产销双降,但利润反升,原因就在于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等标准的发布,让行业对白酒的真实性判定有了依据。他呼吁,食品各个行业在关注食品安全指标的同时,也要关注食品真实性问题,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发展。
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社会通用的质量管理手段。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欣分享了认证认可在食品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实践。王欣介绍说,在保障进口燕窝产品的安全性方面,中国检科院建立了燕窝产品认证制度和中国燕窝溯源管理服务平台。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所有的燕窝加工企业,包括进口商在内,已全部纳入燕窝溯源平台当中。通过溯源标签,可以获取到整个产品的数据信息。那么,如何对蜂蜜产品的质量进行区分?王欣谈到,对此,中国检科院提出了成熟蜂蜜认证制度,一方面希望这个能够作为进口合规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希望它能够通过在市场上的运行引导国内的产业升级,让消费者通过加贴的标签,能够辨识出高品质的蜂产品。
进一步提升我国风险评估工作整体水平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研究员介绍了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和应用情况。李宁谈到,食品安全是全球性问题,对食品安全的科学监管必须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只是不同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依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各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是消除危害,而是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如,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土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都可能对农作物造成污染,那么控制目标不是消除其带来的风险,而是控制风险,即将风险控制在对健康没有影响的范围内。李宁指出,风险评估的作用之一,在于确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优先重点。比如花生在储存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黄曲霉的污染,所以对于花生一定要控制黄曲霉毒素,制定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李宁分享了风险评估工作实践。例如,在有效推动标准的制修订方面,开展含铝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修订食品添加剂相关标准等。其中,禁止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小麦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等)生产中不得使用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下一步,将进一步指导全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指导地方风险评估能力建设,提升我国风险评估工作整体水平。”李宁表示。
绵阳市政府副市长李南希表示,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和生命安全。保障食品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一粒米、一餐饭、一辈子的大事,是人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首要诉求与基本保障,更是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所在。绵阳作为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在发展中不断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大力推动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绵阳米粉、江油肥肠、北川腊肉、梓潼片粉丝等特色健康美食享誉全国。梓潼县建设的省级健康食品产业园集聚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园区构建起完整的健康食品产业,产、购、储、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正在用健康食品讲述绵阳故事。但同时也要看到,食品安全与健康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还有许多新的课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希望与专家学者一道共筑食品安全屏障。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安全总监余德仲指出,近年来,四川省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积极构建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两个责任工作机制,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标准宣传贯彻和培训力度,支持市县区、园区、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标准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础作用。同时,各地食品安全委员会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严把场地环境安全关,严把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严把粮食收储质量安全关,严格食品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重要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分享守护食品安全的经验理念和思路,进一步释放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与潜力。
用全产业链理念守好食品安全关
有研究表明,我国5亿-6亿人口处于低硒状态。而食物源是人体唯一的补硒途径。如何正确看待富硒产业?市售富硒农产品的安全风险有哪些?硒及其潜在伴生金属摄入量是否会对健康有风险?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陆柏益教授在题为“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效益-风险评估及金属伴生机制研究”的报告中对上述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在国内7个普通地区、2个富硒地区和1个缺硒地所开展的研究中,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以15大类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逾6000个富硒农产品样品,逾3000个普通农产品样品。研究发现,富硒米类、面类、畜禽肉类、食用菌藻、蛋类等农产品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富硒农产品;我国恩施和安康地区农产品的硒含量整体上略高于其他地区,克山样品硒含量则低于其他地区。富硒农产品是一种风险可控且有效的补硒途径,满足我国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他同时提醒,通过对市售富硒农产品硒含量进行评估发现,富硒稻米、鸡蛋、牛奶、食用菌藻等产品的富硒效果较好。但从整体而言,目前富硒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还需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看得见的产业才有保障,上下游链才可控,全程可追溯的食品才更安全。”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刘洪书分享了集团如何用全产业链的理念发展全产业链。他指出,首先,集团全力打造从种子种植、质量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冷链、物流运输、零售终端等农产品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体系,以此来保障食品安全的全程可追溯,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其次,建立现代化的生态产业园,从种子开始来保障食品的安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探索乡村振兴的经营模式,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此外,还要以智能化、现代化的手段把控饲料生产,以科技赋能智慧养殖,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来源中国食品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