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食品工业以“营养与健康”为导向的深度转型和消费不断升级,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除了原有的质量、安全,又增加了真实性。但提到食品真实性,不少人感到一头雾水,这个热点名词到底是什么?和食品安全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食品真实性是指食品在符合安全和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其本质、来源、特性和声称是真实的、无可争议的,且满足预期的性质。今年4月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真实性及溯源分会发布了《食品真实性科学共识》,提炼了3个基本观点:食品真实性与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共同构成食品的三大属性;食品真实性的引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社会生态,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食品真实性的保障需要法规标准、技术和管理体系的支撑。
张九凯介绍,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取得积极成效,有毒有害污染和非法添加等得到有效控制。然而,食品原料、生产、经营等全链条中掺假使假问题却日益凸显,成为困扰和制约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食品监管的新问题。
张九凯举例称,羊肉串里掺鸭肉、把普通大米当作五常大米出售、浓缩果汁冒充天然果汁、红薯淀粉中掺入木薯粉、酿造食醋中添加冰乙酸……这些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假冒名牌、成分替换、虚假标示等,都属于食品真实性问题,虽不一定都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但却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破坏了正常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最终损害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以“高附加值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为代表的高端食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在高额利润诱惑下,这类食品的仿冒、造假、掺假现象更为严重,“整体表现为食品掺假涉及面越来越广、手段越来越多样、危害程度越来越深、手法越来越隐蔽。”张九凯告诉记者。(来源中国食品报)